新闻中心

理念·行业领跑者

2020-03-30 15:58:58

澳瑞特领头人郭瑞平认为,澳瑞特已经走过两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创业阶段。企业的成功经验是抓住了市场先机,为开创中国健身器材制造这一新兴产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第二阶段是品牌建设阶段。企业的成功经验是始终把质量与诚信作为品牌建设的关键与核心。
      从走过的25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澳瑞特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即品牌运作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要使企业由“长治的澳瑞特”、“山西的澳瑞特”,成长为“中国的澳瑞特”乃至“世界的澳瑞特”,这是所有澳瑞特人的使命和梦想。
    “跟国外学,做国内的第一个”,建厂初期,为了快速进入健身器材生产领域,澳瑞特选择了“产销联营”:由广州和信提供十余种国际最新流行的健身器材样品和15万元模具开发费,澳瑞特负责研制、开发和制造。从样机到厂至新产品安装完毕,澳瑞特仅仅用了75天就独立摸索出了国际上主要流行产品的生产技术。这就是前文提到的“75天奋战”故事。

2-1.gif

虽然初战告捷,但澳瑞特的营业额不过1、2千万,客户也只是些大的宾馆、饭店,国内家庭消费几乎没有。正当发展瓶颈出现时,第一次政策机遇降临了: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发展的机会来了!”澳瑞特人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为中国健身器材行业注入活力的一大转折。于是,澳瑞特联合《中国体育报》推出了“全民健身走神州”的有奖征文活动,一时间,“全民健身”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这是国家喉舌第一次向中国老百姓叫出了“全民健身”这个词,“健身”这个词通过媒体向广大民众进行了强势的灌输。从1994年1月到1995年2月,此活动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在各主要报纸登载124篇文章,65幅图片,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仅如此,澳瑞特又充分激发广大媒体对“全民健身”的热情,不断扩大“健身”的传播效果和范围,《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工商时报》等20余家新闻媒体还就此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和后续讨论。

  从此以后,“健身”不断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支持和参与,如雨后春笋,春潮涌动,波澜壮阔。而今,“健身”已成为中国人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在“全民健身走神州”的有奖征文活动中,“澳瑞特”与“健身”这个词一道为全国人民所广泛认知和认可,澳瑞特由此走出了闭塞的内陆,遍布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由此以后,在许多中国人的心里面特别是在众多体育官员的心里,澳瑞特成为“全民健身”企业界第一倡导者和行业的先驱。
      1995年、1996年中国健身器材行业迅猛发展,两年间,澳瑞特企业的经济效益连年翻番,营业额达到了亿元左右,羽翼渐丰。
      1997年,郭瑞平见到了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的张发强,获悉国家要用体育彩票的收入回报民众,投资建设全民健身工程,工程包括健身房和户外健身路径等。思维敏捷的郭瑞平此时又敏锐地觉察到,健身器材行业一次大的机遇即将到来。

2-2.gif

      他马上组织员工搜集国外健身路径资料,进行论证分析,很快拿出了适合中国人体质的路径设计方案,于1997年开始批量生产户外健身路径。
       产品生产出来了,国家体育总局还没有制定出具体的政府采购实施方案。产品一时积压了下来。但郭瑞平坚信,符合人民需求就一定有市场。1998年,澳瑞特的销售部门送出了户外健身路径30多套。
      “我们都还在制定有关方案,你们倒走在我们前边了”,当郭瑞平把他们的工作情况向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汇报时,领导们也都笑了。  
       1998年,国家体育总局进行第一次户外健身路径的国家工程招标时,澳瑞特顺利中标,因为国内其他厂家根本没有这类产品。澳瑞特的健身路径成了抢手货。有人说:“澳瑞特糊里糊涂地赚了一笔钱。”只有郭瑞平知道澳瑞特是如何赚到钱的——他们是为市场提前两年准备好产品的唯一厂家。

推荐新闻